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揭秘“棱镜”事件:踢爆全球隐私的惊天告密
  • 2013-6-26 15:35:4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5月20日,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离开了他位于夏威夷的住所,只身来到香港。此时的他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管理员,但他随身携带的四台笔记本中却装着足以轰动世界的机密材料。

牛津互联网学院伊恩•布朗:

不要在美国公司服务器上存放数据

    由于棱镜项目牵涉广泛,在项目曝光后,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客、专家也积极参与到该事件的讨论中。牛津互联网学院学者、牛津大学网络安全中心副总监伊恩•布朗(Ian Brown)是长期致力于信息安全和互联网隐私方面的研究,近日,他围绕棱镜事件接受了《电脑报》的采访。

牛津大学网络安全中心副总监伊恩•布朗


电脑报:你对棱镜项目感到吃惊吗?

布朗:我起初不是很吃惊——美国法律(尤其是2008年的FISA修正案1881a节)允许不同目的的、非常广泛的监视。但看到这个项目的细节,并全面了解其实质后,我仍感到很震惊。

电脑报:这个项目是否对互联网自由构成威胁?

布朗:是的,从两方面。它使美国政府可以大规模地接触到全世界的政治团体——包括公民社会团体——的通信。但更重要的是,美国是全球互联网自由运动首要倡议者,这件事情显示了它在这个议题上的虚伪,也严重影响了这场运动的声誉。

电脑报:最初的报道称NSA可以直接进入互联网公司的系统,但所有涉及该事件的公司均表示否认。你相信哪个说法?

布朗: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这些公司并未给予(NSA)直接介入(系统的权利),但他们很大限度地服从了美国政府的要求,并向他们提供用户数据。

电脑报:应该如何对这个项目表达抗议?

布朗:第一,他们应该加入那些做大量宣传工作并以抵制这类全面的监视行为的活动团体,例如美国的EFF、欧洲的“欧洲数字权利”(European Digital Rights)。第二,他们应该利用社交媒体在网上讨论网络监视行为,并告诉政府他们应该遵从保护互联网隐私和言论自由国际人权法律。

电脑报:在PRISM项目曝光后,网民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以避免受到该项目的监视?

布朗:使用Tor或者其他加密工具,不要使用那些将数据存储到美国的管辖范围内的服务。

本文出自2013-06-24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24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