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5/4 9:32:1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AI与机器人”(dnbai2017) 记者 黄旭
“走错路发现世界,走对路发现自己。”这句诗意般的语言,来自入驻高德明星语音包的又一位“重量级明星”:高晓松。
4月20日,高德地图在北京举办了《晓说·活地图》发布会,聘请高晓松成为高德首席采集娱乐官,作为娱乐与科技领域跨界最深的人,高晓松将帮助高德地图增添个性的娱乐化基因。
更重要的是,高德发布了全新地图升级产品——抛弃传统地图静态呈现方式,让地图“活”起来。
“路活、车活和人活”,这是高德地图“三活”新面貌。背后的巨大技术变革是,作为静态呈现工具的传统地图已经落伍,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加持下,地图的基础数据采集方式、城市交通大数据能力以及用户个性化体验,都在迅速的得到提升。
因为用户需求、也因为竞争,更因为技术革命,从最初的纸质地图,到PC时代的电子地图,再到移动互联网下的2D地图,地图载体和呈现的内容一直改不断变化。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用户需要一张活地图,地图行业未来的竞争,也将聚焦于此。
路活:传统采集到智能采集
对很多人来说,前端地图应用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了解地图数据究竟从何而来。大家使用的地图,如同冰山一角,其下面还隐藏着一个庞大的数据体系。
地图数据是地图服务最底层的根基,也是地图的竞争核心之一。根据记者了解,传统地图数据生产流程主要包括采集、处理、发布和接收用户反馈。采集工具包括采集车、自行车、背包、无人机等等,尽管这些工具已非常先进,采回数据也越发精细,但仍然过于依赖人力,在运营成本及效率上都有所限制。
“过去完全依靠专业采集生产按计划作业,现在需要将大数据智能采集与专业采集结合,甚至让大数据、深度学习成为基础数据采集的主导者。”根据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介绍,以发现道路变化为例,用户、车辆走过的地方,都会形成位置轨迹点,这些轨迹点形成了路线。
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高德地图就可以很快发现哪里新开通了道路,哪里道路过期了,甚至是哪个路口的交通规则发生了变化,让静态数据实现动态更新,地图数据每一刻都不一样。
不断更新的实时庞大数据从哪里来?董振宁表示,除了数亿用户每天的使用数据,高德地图还拥有阿里生态大数据中的运单数据、物流数据等,以及来自于高德服务的移动应用及政府交管的大数据。
根据高德公布的数据显示,高德地图目前日均接收的浮动车定位超过200亿频次,月度覆盖的驾驶里程超过200亿公里,月度交通事件报送量也超过260万个。
车活:每天为用户节约400万小时
没有数据,地图服务就无从谈起,没有实时交通数据,生产活数据地图也是纸上谈兵。
今年2月,“AI与机器人”记者到北京望京地区高德地图总部探访时,在其数据中心大屏幕上,就呈现着不同城市、不同地区路况运转地图,图上密密麻麻闪烁着无数移动小点。根据高德官方人士对记者的介绍,图上呈现的是正在路上行驶车辆的卫星定位回传数据,高德后台再运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变成用户端看到的红黄绿3种颜色呈现的路况线圈图,哪里拥堵一目了然。
现在,通过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引入城市交通政府权威数据,两者相辅构成了双生态的交通大数据。高德地图上的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管制等交通事件已达到秒级上线;深红、红、黄、绿颜色代表的实时路况实现了分钟级更新。
根据高德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高德地图实时路况的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通过躲避拥堵功能,高德地图每天为用户节约时间达到400万小时。
高德地图目前已经将自己的“车活”能力向社会公众和政府共享,谋划“城市交通大脑”——所有道路、车辆、乘客信息都将接入交通大数据系统,采集、调度、管理等行为都由交通大脑指挥完成,使得城市出行效率和安全程度大幅提高。
高德与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合作内容,似乎与阿里云在去年云栖大会上提出的城市大脑计划不谋而合。董振宁告诉记者,实际上这个内容就是高德和阿里云在合作完成。
不过,二者有着不同分工,高德主要是提供数据,包括大量的用户出行数据和基础地图数据,为下一步数据分析奠定基础。而阿里云提供的是数据之上的分析计算能力。
人活:为不同类型用户量身定制推荐
产品千人千面的服务模式,是高德“活地图”的另一个技术目标。
随着需求的增加,传统工具单维“提供正确方案”模式开始单薄,多维矩阵式供需模式正在建立。据了解,高德地图从最开始的三类出行方式(驾车、公交、步行),扩展到五类出行方式(新增骑行和火车)。未来还会不断细分品类的需求,来满足用户更多维度的出行需求。
场景方面,对高德地图而言,其目标是让不同类型用户,能够获得量身定制产品体验。例如,根据大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一名用户属于高富帅型,那么用户在住宿场景搜索时,会优先推荐五星级酒店。如果分析得出该用户是勤俭持家型,那么就优先推荐快捷酒店。
此外,从用户层面来说,互联网地图厂商进化的好处之一,是整个地图数据越来越精准。同时,在行业层面,为无人驾驶等其他领域发展铺垫了基础——在汽车行业推进智能联网的大背景下,高精度地图将是未来智能出行关键因素之一,汽车行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特斯拉发生在美国的事故中,如果嵌入高精地图技术,可以减少很多事故的发生。
实际上,在高德发布“活地图”的前一天,在上海,高德地图携旗下车联网、自动驾驶地图、交通大数据和开放平台业务,发布了“四驱战略”。因为代言人林志玲的到场,高德展台一时被围得水泄不通。
对用户而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手机用户数据的“活地图”,是否会侵犯用户隐私?董振宁在接受电脑报“AI与机器人”(dnbai2017)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德对用户数据资产保护有着严格规定。“有一个原则,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用户的喜好,但不知道这个用户是谁。”董振宁说,“我们会把这些数据很严格的用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
产业观察:
活地图,未来地图竞争焦点
“地图是出行信息服务,更多是服务自助出行。在这个领域的BAT,其中腾讯基本上放弃了2C市场,真正的竞争者是阿里和百度。”4月21日,一位互联网市场观察人士对记者称。
2013年,百度宣布旗下“百度导航”完全免费,取得先机。2014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公司后,高德加速了向智能化的转型,在阿里云庞大数据量支持下,更加积极地抢占地图导航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两者市场总份额占比高达80%,在市场竞争占有绝对优势。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百度、高德地图火药味十足,双方在去年10月就因“谁是市场第一”问题引发了一场口水战,你来我往好几个回合。
口水战之外,双方加快了向人工智能方向转移的动作。2015年10月,高德总裁俞永福表示高德在一体化引擎上进行史上最大的研发投入,去年9月19日,发布人工智能(AI)引擎,到进入2017年4月,又正式发布了“活地图”。
百度方面,去年12月,发布了2D地图。在高德发布“活地图”几天后的4月25日,宣布上线人工智能版本,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R技术和百度生态三方面能力,提升地图使用体验。
可以看出,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双方都将地图人工智能化作为了重要着力点,都是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基础。但从两家产品人工智能化的技术路径来看,似乎都是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作为技术基础。那么技术实现趋同性的二者,究竟是如出一辙还是各有千秋?
从目前对外声音来看,高德押宝的是智慧交通,更加愿意强调目前平台内新数据本身的价值,以及围绕这些数据的智能优化,这也铁盒了阿里智慧城市的理念。百度则更加乐于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百度地图中发挥的作用,本质上仍是对于数据挖掘处理能力的升级。可以说,在平台互通性、数据来源性、数据积累性等方面,二者都存在相对差异。
不同侧重,和这两家公司背后的定位有关系。比如,高德地图数据来源于阿里巴巴、菜鸟、高德自身、开放平台和第三方应用联合组成,但是百度更多来自搜索属性的数据;平台互通上,高德力图打造地图在手机、汽车、智能手表、智能自行车等一系列智能硬件设备的跨终端能力,而百度更希望地图能够成为生态体系中承载无人驾驶梦想的导流器。
对竞争局面,董振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自信,他说:“百度地图以往的强项是产品,腾讯四维图新以往的强项是数据,只有高德地图是市场上唯一两种能力都具备且都很强的公司。”
或许,我们对这场激烈的地图竞争结果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地图技术无疑会更加精准化、智能化、人性化,让地图越来越懂每一条路况,每一台车,甚至每一个人。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