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2/16 9:41:3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80后”创业者李巧如:大陆半年抵得上台湾四年
吴德威是幸运的,并不是每个台湾创业者都能够得到资源、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就算其中有一部分年轻人动了创业的念头,创业者也很难获得这方面的资源。
“在大陆创业半年的收获,抵得上在台湾努力四年的成果,希望有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寻找机会。”娟秀脸庞、时尚穿着,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的 “80后”青年李巧如说。
“半年抵四年”指的是融资成绩,她在台湾努力四年拿到的投资和支持,在大陆不到半年就拿到了。而且,大陆有更加公平、开放的创业环境,只要有好的项目,就能快速拿到投资。
2016年10月下旬,在两岸创业青年筑梦北京系列活动中,李巧如创业涉及的中医、电子商务、基因检测几个项目入驻了北京创业公社台湾青年创业驿站。现在,在北京中关村的创业公社里,李巧如的工作室已在装潢之中,这是她“落地生根”的第一步。李巧如说:“等工作室成立之后,希望台湾同仁能到大陆常驻。”
来北京前,李巧如在台湾创业4年多,在台湾有过一个交友平台叫“爱在转角”, 由2万人民币起家拿到了1000多万的投资,在台湾创业者中算做得非常好的,但2015年台湾的转变让她始料未及。
“2015年,民进党在选举期间大肆讨好劳工,让劳工觉得最好不用上班就领工资,企业就应该多放假,那样的氛围完全影响到年青人努力工作的激情。”李巧如说:“创业公司养不起冗员,那种氛围让创业者很难生存,和我同批创业的公司,很大一批都阵亡了”。
想活下来,就只能“走出去”找机会。在“走出去”过程中,众多台湾创业者直接选择了大陆。
台湾青年简子复研发了一款针对年轻女性的星座APP,在大陆1年就完成了两次融资,目前用户数量已超过十万。他说,这在台湾创业是不可能的事情,很容易遇到市场和资金的“天花板”。
在这方面,吴德威也深有感触。“2015年台湾紫牛战队选拔了5支创业团队,我们把他们带去北京参访,最后有2支团队决定移居北京。他们把中关村创业街当作‘圣地’,就像教徒要去麦加朝圣。”
对有创业想法的台湾年轻人来说,除了政策,资金也是大问题。“台湾缺乏反哺新兴互联网行业的天使投资人和企业家,大部分台湾投资人希望投自己熟悉的领域,多半是硬件或者是其他企业产品。”台湾会议通讯系统Zoom的创始人罗子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
Zoom是一个纯台湾本地创业团队,他们团队的天使投资由台湾人发起,但在A轮以后就没有再得到来自台湾当地的资金帮助,最后被李嘉诚和杨致远选中。“现在台湾电子业的大佬也没有形成天使投资的风气,否则台湾现在的创投不会看上去这么零散。”
实际上,台湾的天使投资人普遍很少,大多数是生意人,对互联网并不了解,投资多半考虑的是提携后辈而非题材本身。根据记者了解,台湾登记在案的VC约有300家,按投资规模排名前十大的VC(中华征信所征信数据库2010)无一是专注投资早期和成长阶段的,也无一是专注在TMT领域的。
而近年来在台湾相较而言投资较多的,包含泛工研院系统的TMI创意工场、AppWorks、来自日本的CyberAgent和其它非常小型的VC,一年总共的投资金额也很少能超过美金1000万元。绝大部分的台湾创投,仍然喜欢投资的是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比如说工厂、厂房、硬件,互联网这种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用户价值的产品,“他看不到就不喜欢投”。
更多关于 台湾 的文章 |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c*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