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創(chuàng)業(yè)財富
柔宇科技何時能走出泥潭
  • 2022/9/11 12:46:08
  • 類型:原創(chuàng)
  • 來源:電腦報
  • 報紙編輯:電腦報
  • 作者:
【電腦報在線】從技術到市場,一步之遙足以令人嘆惋。

從技術到市場,一步之遙足以令人嘆惋。


泥潭中的柔宇科技


從風光無限的獨角獸,到獨立董事呼吁拯救,柔宇科技在過去的兩年里到底經歷了什么?


2020年5月,順豐控股、光證中麗、中鐵大成等機構向柔宇科技進行了F輪投資,總計約3億美元。將時間再往前推,更可看到各路機構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然而,隨著柔宇科技在2020年末遞交招股書,其財務狀況也展現(xiàn)在市場面前,企業(yè)八年來累計虧損逼近32億元。最終在2021年2月,柔宇科技撤回了招股書,上市宣告中止。


隨后據紅星資本局3月30日報道,2021年底,柔宇科技被曝出資金緊張、拖欠員工薪資。(詳情請戳:調查|估值500億獨角獸,柔宇科技深陷“缺錢”困境)一名柔宇科技員工告訴紅星資本局,自2021年9月起,公司一直拖欠工資,拖欠的薪水已有近10萬元,柔宇科技的員工人數也已經從1800下降到了700。


柔宇科技被曝欠薪后,4月13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yè)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在個人社交媒體賬號發(fā)布文章《拯救柔宇》。劉姝威自2020年6月開始擔任柔宇科技獨立董事,她在文章中建議各級政府積極幫助柔宇科技解決資金短缺,幫助柔宇科技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以便開拓我國柔性技術的應用市場。


5月7日消息,柔宇科技拖欠員工薪資一事有了新進展。此前向紅星資本局爆料柔宇科技欠薪的員工透露,公司拖欠的薪資已在5月6日晚到賬。該員工表示:“大部分的員工工資都結清了,還有一小部分人沒有結清,公司對此沒有官方解釋?!痹搯T工猜測,或許是柔宇科技有了新的投資進入。


然而,欠薪只是柔宇科技近兩年來眾多危機中的一環(huán)而已。


在劉姝威發(fā)文的幾天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多位柔宇科技員工了解到,公司已停發(fā)數月工資;柔宇內部公布,部分員工清明節(jié)后繼續(xù)放假,為期三個月。更為嚴峻的是,還有員工透露,“去年底,公司產線已維持最低運轉,甚至連開工的原材料都沒錢買”。記者注意到,柔宇科技官網上顯示的13個消費者產品,包括折疊手機、耳機、自拍桿、手寫筆等產品均顯示已售罄,不能進行購買。


劉姝威也在文章中表示,柔宇科技已出現(xiàn)資金短缺狀況,導致柔性屏產線無法正常運轉,無法完成法國空中客車等產品訂單,也無法進行持續(xù)的研發(fā)工作。


今年8月,中國執(zhí)行信息公開網顯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新增一條恢復被執(zhí)行人信息,執(zhí)行標的逾1億元,執(zhí)行法院為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強制執(zhí)行表明柔宇科技的爭議事項此前已取得了生效判決書,屬于必須要履行的事項。但是,由于柔宇科技之前沒有足夠的財產,或之前的財產無法處置,導致法院不得不終止執(zhí)行?,F(xiàn)在恢復執(zhí)行,意味著柔宇科技可能找到了新的財產線索,或現(xiàn)在的財產具備了處置條件。


9月7日,企查查信息顯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相關非訴保全審查裁定書近日公開。


文書顯示,北京藍色印象品牌顧問有限公司、獅華公關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思恩客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藍色光標互動營銷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查封、凍結被申請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下共計價值3714萬余元的財產。法院認為申請人之申請符合法律規(guī)定,裁定查封、凍結。


一連串利空打擊下,柔宇科技多少有些深陷泥潭難以自拔,而5月7日,深圳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公布了《深圳市2022年重大項目計劃清單》,其中包括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建設的“類6代柔性顯示屏生產線項目”,這顯然讓人感到有些唏噓與遺憾。


呼吁尋找戰(zhàn)略投資者


獨角獸柔宇科技曾憑借柔性顯示屏成為投資圈競逐的對象,但公司創(chuàng)立9年來始終難以實現(xiàn)盈利。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營收只有5.17億元,累計虧損卻達到31.95億元。另據柔宇科技招股書,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產量僅為7748片、31.4萬片、4.86萬片;對應的銷量分別為2099片、5.27萬片及2.21萬片。


事實上,柔宇的屏幕并未出現(xiàn)在任何一家主流手機廠商的產品中,自有品牌在公開渠道也難覓蹤影。其技術獨創(chuàng)性、量產能力以及獲客能力開始遭到外界質疑。


對于柔宇科技當前的困境,劉姝威在文章中歸結于兩點原因:第一,由于柔性屏產線2018年投產,部分應用創(chuàng)新技術研發(fā)成果近一兩年才完成,公司還沒來得及開拓市場;其次,三位創(chuàng)始人對開拓市場、創(chuàng)造現(xiàn)金流、保障公司運營缺乏經驗。


劉姝威對記者表示:“柔宇從0到1研發(fā)出來一個新的技術路線,這是我們國家唯一的,并且韓國已將與柔宇科技ULT-NSSP技術相類似的非硅混合物半導體顯示技術路線列為繼LTPS/LTPO之后的下一代國家級研究項目,通過這一點就能知道柔宇的技術是有前景的?!?/span>


當談及發(fā)表關于柔宇科技的兩篇文章時,劉姝威稱,“柔宇科技現(xiàn)在遇到的問題不是個別現(xiàn)象,有很多像柔宇這樣的科學家在做從0到1的工作,但是從1到N這個過程一定是科學家跟市場、下游的應用企業(yè)結合起來才能做?!?/span>


劉姝威在文中透露,“2021年第四季度,深圳市政府聘請多家專業(yè)機構對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投片生產線進行現(xiàn)場考核,考核投片良率達81.6%”。但后續(xù)公司是否能得到相關支持,外界不得而知。


持續(xù)虧損壓力大


八年累計虧超30億,“失血”不斷的柔宇科技真能等來戰(zhàn)略投資者并走出泥潭嗎?


柔宇科技2012年5月~2021年9月共進行過8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約61.97億元,債權融資約36.53億元,估值一度超過500億元。資本青睞的主要原因是柔宇科技有技術,有人才。


按照這樣的開局,柔宇科技以獨角獸的身份殺出柔性屏市場并不讓人意外,可意外的是柔宇科技卻走到了需要救援的懸崖邊上。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舉辦全球新品發(fā)布會,正式發(fā)售了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除了柔派手機之外,還有柔記智能手寫本和3D移動影院Royole Moon兩款智能硬件產品。同時,還有“柔性+”商用解決方案,包括消費電子、智能佳通、智能家居、運動時尚等領域。


只不過電商平臺上這樣的銷量表現(xiàn),多少有些愧對獨角獸的光環(huán)。除了銷售數據不佳和虧損外,柔宇科技技術也受到不少人質疑。


香頌資本執(zhí)行董事沈萌則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柔宇科技是否掌握柔性屏核心技術值得懷疑。他強調:“中國作為世界顯示設備的生產大國,以及移動通訊設備生產大國,是柔性屏最大的潛在市場,如果柔宇科技真的掌握核心科技,那么與相關企業(yè)進行正常商業(yè)合作足以支撐其發(fā)展”,但是柔宇科技淪落到現(xiàn)在的地步,很大可能是因為其并不掌握核心科技,也拿不出什么可以與設備企業(yè)合作的關鍵技術。


寫在最后:技術創(chuàng)業(yè)不易


柔宇科技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均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或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們掌握國際領先的柔性技術,但是對于如何開拓市場,創(chuàng)造充足的經營性現(xiàn)金流量,保障公司的持續(xù)運營,缺乏經驗。這也是我國大多數高科技企業(yè)普遍存在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柔宇科技創(chuàng)始人劉自鴻出生于1983年,17歲以江西省撫州市理科高考狀元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就讀,26歲獲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09年~2012年期間,曾任美國IBM公司位于紐約的全球研發(fā)中心顧問級工程師及研究科學家。


2012年,劉自鴻開始在多地同步創(chuàng)立跨國公司柔宇科技。僅僅兩年后,柔宇科技便發(fā)布了全球最薄厚度僅有0.01毫米的全彩AMOLED柔性顯示屏,卷曲半徑小至1毫米。


目前,柔性屏幕主要有兩種技術路線,一是京東方、TCL科技、三星等公司主要拓展的多晶硅(LTPS)技術,市面上主要的折疊屏手機等產品幾乎都由這些公司供應;另一種則是柔宇自主研發(fā)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


據劉自鴻此前介紹,上述兩種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癠LT-NSSP技術比LTPS在量產能力上更優(yōu)秀,原因在于采用不同材料體系和不同制程工藝,整體生產流程大為簡化,設備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良率顯著提高,產品彎折可靠性極強。相比而言,LTPS技術需要的溫度比較高,工藝也比較復雜,導致全柔性屏可折疊屏幕的良率和彎折可靠性非常低,而且之前基本上只能做曲面,可折疊的次數很有限?!?/span>


而劉姝威在《拯救柔宇》文章中寫到,三星所掌握的是“低溫多晶硅技術”,而柔宇則是“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前者需要400℃-500℃的制造環(huán)境,后者由于摻入非硅半導體材料,僅需要300℃以內的溫度,并減少了多個復雜工序,在彎折性能、良品率上也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


如果情況確實如文章所言,那么如何挽救“失血”的柔宇科技則成了焦點,資深產業(yè)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若想拯救柔宇頗為不易,需要百億規(guī)模的資金,100億元是最起碼的,至于到底是200億元、300億元乃至更多,還需要厘清柔宇背后的債務,才能再做論斷。


只是,柔宇科技還能等多久?

編輯|張毅

壹零社
,贊338
本文出自2022-09-05出版的《電腦報》2022年第35期 A.新聞周刊
(網站編輯:qiao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