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VR虚火迷局:市场还未繁荣,资本已开始撤离
  • 2016/10/26 10:07:21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目前的VR仍处于手机“大哥大时代”,至于何时抵达“智能机时代”,没有人知道确切时间表。显然,能否熬过漫长而残酷的培育期,是那些VR创业者们所要面临的最重要挑战。
 

内容是个更大的坑


      中国第一部VR电影《活到最后》

      如果说,VR硬件还是大玩家的角斗场,那么被无数创业者寄予厚望的软件、内容、生态产业链,则是个更大的坑。

   “内容是VR产业比较下游的部分,离钱最远,硬件在市场上铺货就会有销量,我们则要等到有人愿意为内容付费了,才能赚到钱。”庄继顺说。

     7月27日,VR电影《活到最后》在韩国釜山举办的亚洲新媒体节获得了“最佳VR短片奖”。这部被庄继顺视为实验性的VR影视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第一部VR电影,由兰亭数字在2015年完成制作。电影长度是12分钟,拍摄前期准备了3个月,拍的时间只用了1天半,后期制作又用了3个月时间。

      但是这部VR电影并未给兰亭数字带来什么收益。此外,VR视频的成本之高也出人意料——根据庄继顺的说法,目前兰亭数字制作质量比较高的VR视频,每分钟大概在6-7万左右。按照这个说法,那么《活到最后》的成本,大概在80万元左右。

     另一位VR内容商,热播科技CEO张庆浩也表示,专业VR内容制作公司,如果用自己团队的话,每分钟数万元成本是最起码情况。这还只是纯实拍类型的VR视频,如果要加入后期CG等技术,成本将会更高,“做CG一秒两万元”。

此外,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外最牛逼的VR电影《HELP》和《LOST》,平均每分钟的制作成本达到100万美元(即每小时6000万)。

成本高,但卖出的版权费不高,是亏钱的主要原因。庄继顺说,兰亭从2014年9月份成立到现在的两年时间,一共做了160多部VR内容,其中有一半是废片,但是目前它们卖出一部VR作品,“版权费大部分是几万,几十万的也有,但超百万元的没有,国内用户也没有付费的习惯”。

除了成本,演员、拍摄、编剧、美术、灯光、后期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兰亭数字目前主攻的还是制作相对更容易的综艺节目和VR直播方向,试图变现粉丝经济,但问题同样一个:当这些内容放到各 VR 内容分发渠道上时,却几乎无法为其带来营收。

 1年前,与VR影视同样被视为最有可能实现爆发的内容方向还有VR游戏。但是,截至目前为止,这个爆款游戏依然没有出现,创业者们想直接从用户手中赚钱的想法几乎破灭。

     一度被热捧的 IP 也失去了魔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构投资人表示:“现阶段,IP 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没有用户基础的 IP 无法称之为 IP。更何况,就仅有的这些 VR 用户里,又有多少是某个特定 IP 的粉丝呢?”

     在直接面向消费端的产品和服务中,目前只有一些线下体验店活得相对体面。记者综合多方调研数据预测,2016 年国内的 VR 线下体验店将扩张到 3000 到4000 家。不过,这个过程中也会经历了一轮轮洗牌。最开始以蛋椅为主要体验形态的体验店已经没有机会,而现在主流的体验店基本以“HTC VIVE+体感设备”的配置为主,在内容上则包括购买授权、与内容团队合作分成、自研等几种来源。

     线下体验店方案提供商玖的VR透露,截至2016年7月,体验过其产品的人数已有近2000万人次,其获得内容分成达到近4000万元。眼界科技也表示,旗下一百七十家线下体验店,单店月营收在10万到25万元,业绩最好的是深圳罗湖万象城四楼的体验店,7月份营收突破40万元。

     不过,体验店也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生意,同样需要在设备和内容上持续投入。而且现阶段VR体验店营收依靠的是消费者好奇心驱动买单,二次消费率很低,红利期消逝速度很快,下半年以来不少以蛋椅为主打的体验点纷纷关门转让也印证了这一点。


逃离中国VR市场的投资者


    今年8月,有媒体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表示,目前的VR仍处于手机的“大哥大时代”,至于何时抵达“智能机时代”,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时间表。

    当时,还很少有人想到,VR行业还未过完2016这个“元年”,业界的“寒冬”声音就已不期而至了。

    与2015年、2016年上半年资本疯狂相比,现在的资本对VR如临寒冬。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有18家VR创业公司拿到了融资,6月至8月这个数字缩减到四五家,甚至在个别项目上,资本已经退出。

     9-10月,记者尚未查询到一例上亿元的投资。即便那些拿到了投资的创业公司,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VR创业公司估值相比今年1-3月份普遍降低三到四成。业内人士称,资本遇冷的一个原因,是三星、HTC、Facebook等几家大厂的产品面世后,并没有迅速普及带来的影响。

     “在国内,我们直接把VR头盔项目屏蔽掉了,”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说。经纬美国是Oculus的A轮投资者,在Facebook并购Oculus后退出并获得了丰厚回报,也因此被贴上了“目前VR领域赚钱最多的投资者”的标签。但在国内,经纬中国却一个VR头盔项目都没有投。

     此外,根据数据显示,在新三板挂牌的11家VR公司上半年仅2家盈利,分别是盟云移软和腾实信,合计盈利约3200万元。皆悦传媒基本维持盈亏平衡。其余8家VR公司则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合计亏损约2700万元。身临其境作为新三板VR挂牌“第一股”,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挫,营业收入仅为1340.14万元,同比下降62.43%;净利润亏损646.75万元,同比下降194.48%。A股上市的明星VR公司业绩也并不好看,暴风集团虽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86万元,但市场对暴风魔镜业务“剥离”的质疑声一直不断,多少有为避免拖累母公司财务报表的考虑。

     业绩大幅下挫的身临其境,在今年6月正式推出VR主题公园,并将2016年发展目标定位为400家,2017年发展目标为1000家。但媒体报道却显示,截至目前,身临其境的主题公园仅建成70余家,距离今年400家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众多的VR创业公司,尚未看到希望,就已悄然死去。最近三个月,诺亦腾来了很多应聘者,这些人很多来自于VR头盔的创业公司,有些甚至是总监或者研发部门负责人。“这些公司的速度放缓了,或者员工自己也觉得公司好像情况有点不对劲,就选择换地方了。”诺亦腾CTO戴若犁称,他感觉到VR头盔市场正在重新洗牌。“硬件现在已经开始有泡沫了,很多公司都在转型或者裁员中坚持,最终没有撑下来的就只能关门了。”

     据业内人士称,以 PC 头显起家的公司都慢慢转向了技术门槛较低的 Cardboard 式眼镜盒子类产品或一体机产品。即使如此,这些硬件公司也已经不再被资本看好。

     “VR只是改变了部分行业而已。从VR目前的阶段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酝酿,从技术到内容,各方面都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它可能也会在诸如做大做强以及估值等方面遭遇天花板,现在很多人可能还没认清这个事实。”万浩基说。在经纬美国刚投资了Oculus时,万浩基就曾和美国的合伙人探讨过VR行业的投资,同事给他的建议是,VR行业还没有完全起来,这个市场还是太小了。

     而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新浪C+峰会上,蚁视创始人兼CEO覃政同样表示,“投资人现在都不看好VR硬件投资,这是非常确定性的。投资人暂时先不要投VR硬件,因为现在标准尚未确定”。覃政认为,现在这个行业第一阶段都没有完全把格局确定下来,真正成为主流的产品形态还没有出来。

     但国内VR资本市场遇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资本并不是在撤离VR市场,而是在撤离中国VR市场。今年一季度,海外AR/VR市场获得投资达17亿美元,其中有10亿美元投资来自中国。

     阿里巴巴于今年2月投资MagicLeap;腾讯于今年6月投资Meta,网易于今年8月投资NextVR;盛大分别于今年5月、6月投资SpaceVR和Lumus——目前,盛大已经成为全球 VR 领域内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之一,最名声在外的一笔投资,便是成为了大型 VR 主题乐园 The Void 在其创始人之外的唯一投资者,但它没有投资任何一家来自中国的VR 公司。

     “一方面,国内 VR 团队炒作居多,技术经验都不到位;可另一方面,他们的估值却丝毫不比国外团队低。相比之下,海外市场则更加理性,项目也更符合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一位基金投资人评价说。

 

相关链接:

半个中国都建“VR小镇”,最后能活几个?


  虽然VR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短板,但在不少地方,VR已经成为很多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上马项目。

今年9月,重庆市经信委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中提出,重庆将通过引进和培育虚拟现实企业,构建涵盖虚拟现实关键元器件与软件、整机设备、内容制作、分发平台、行业应用和相关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力争到2020年实施30个以上虚拟现实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10家以上骨干企业为龙头、500家“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为拓展的基本完善的虚拟现实产业体系,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今年4月,福州市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VR产业专项扶持政策。5月,“十三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出台。而在2月初,南昌就积极打造VR产业基地,计划未来3-5年内培养1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发起总规模为10亿元的VR天使创投基金,落实100亿元规模的VR产业投资基金,聚集1000家以上的VR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超过1000亿元的产值。

     此外,贵安、青岛、成都、郑州、嘉兴、武汉、宁波、长沙等十几个地方已经或者正在进行VR产业的发展规划,“国际化”、“全国影响力”、“VR之都”、“世界VR中心”也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小镇的宣传中。

     那么,半个中国都建的“VR小镇”,最后能活下来几个呢?

     “除新一轮政府扶植基金会进来。这类基金与商业投资不一样,没那么多附加条件。”在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教授翁冬冬看来,政府扶植虽然不像商业嗅觉那么灵敏,“但在中国,政府还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不容忽视。”

     记者发现,政策与VR小镇同时到来,各地纷纷启动的针对VR的招商引资,争抢VR企业、VR研究机构和VR人才,建立本地VR产业集群,对VR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不过,HTC 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从VR产业特征分析却认为,地方政府建设VR产业园的做法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因为VR是高新技术产业,并不需要成百上千人在一个工厂或者园区里工作。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VR企业来说,并不需要太多设备,因此不太适合入驻产业园。而以大多数地方建设产业园的经验来看,大多采取的仍是税收等优惠政策,并不能给予VR企业额外的支持。同时,贸然上马项目,招商结果很可能良莠不齐,造成行业的虚假繁荣。

     无论如何,在地方政府的高度期望下,VR又一波热潮将很有可能以产业园方式出现,将有越来越多资源被裹挟进技术尚未成熟,格局远未落定的VR产业中。


声音:

VR产业还有很多不成熟

——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

     从投资界的角度,张泉灵表示,尽管VR在过去一年中很火,但投资界基本上是谨慎乐观的态度,投向人工智能的钱比投向VR的钱要多。首先,硬件标准不清晰;其次,VR计算平台的落地不清晰;第三,内容是否有足够的沉浸感,并且让用户买单仍存疑;第四,内容制作团队依旧不成熟。


本文出自2016-10-24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42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zoe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